新聞資訊
熱門推薦
- 2025 年泉州獵頭行業應對特朗普政府高關稅之策
- ?玨佳獵頭公司在紡織、服裝、鞋業行業人才獵聘的突出優勢解析
- 泉州獵頭公司:助力企業沖破貿易陰霾,尋獵人才賦能發展
- 泉州獵頭公司:為鞋服企業精準尋獵人才
- 泉州獵頭公司在人才尋訪、獵聘渠道上有哪些突出優勢
- 獵頭復盤:年度最具挑戰性的人才尋訪案例
- 企業海外擴張,獵頭助力跨國人才招募
- 泉州獵頭揭秘:如何精準挖掘企業核心人才
- 泉州獵頭公司深度分析 2025 年就業前景及行業推薦

咨詢熱線 400-8325-007
熱門標簽
泉州經濟超萬億,為什么這么低調?
泉州在全國GDP Top20的城市中民營企業占比最高,有安踏、七匹狼、九牧王、恒安等知名企業;泉州也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,在宋元時代就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宗教中心、世界第一大港。
有這么一座城市,坐擁萬億GDP,但在新一線城市的概念出來前,你甚至無法在二線城市的榜單中看到它。
數百年前,這里已經是“世界第一大港”,與埃及亞歷山大港齊名。港口附近“ 市井十洲人”、“ 漲海聲中萬國商”,是名副其實的國際化大都市。
這就是泉州。你可能在某個關于民間富豪的傳說中聽過它的名字,并對它的經濟發展程度感到意外。
余光中寫道:「多少人走過了洛陽橋,多少船駛出了泉州灣。
早在2022年,泉州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2102.97億元,按不變價格計算,比上年增長3.5%。分產業看,第一產業增加值250.12億元,增長3.5%;第二產業增加值6882.07億元,增長3.3%;第三產業增加值4970.78億元,增長3.8%。
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707元,比上年增長5.4%。其中,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724元,增長4.9%;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72元,增長6.4%。
數據講述了這座低調城市的故事:可支配收入的上升速度大于GDP的增長速度。泉州民營經濟占GDP比重達81.5%,在全國經濟總量前20的城市中占比最高。“藏富于民”是千年來泉州發展的基調,也是泉州的底氣和潛力所在。
泉州的發展的起點在海。
陳高華在《泉州與海上絲綢之路》中述:在南北朝時期,泉州已成為對外交通的重要港口之一。當時由于中原戰亂頻繁,北方各族民眾相繼南遷入閩,不僅為泉州增加了大量的勞動力,而且帶來了先進的文化和生產技術,促進了泉州社會經濟的發展,泉州海外交通初步形成,出現了以梁安港為中心的對外交通港口。
泉州正式設立市舶司。設司以后,泉州港可以直接發船到海外進行貿易,也能接納外來商船,因而進出口貿易得到迅速發展,這標志著泉州已進入我國最重要的對外貿易港行列。
至此,泉州以海運為依托,作為海內外溝通的商貿中心地位開始確立。對外貿易帶來的不光是貨物進出口和利潤,還有營商環境的基底、社會氛圍,及開放包容、兼收并蓄的社會思想環境。
泉州港,也是中國最深的自然港。
千年來依海而生,積累在骨子里的奮斗精神,幫助泉州抓住了歷史和時代賦予的機會。上世紀80年代初,泉州一沒有經驗,二沒有技術,三沒有資金,更遠離原料產地和目標市場。依靠華僑們從海外帶回原材料、信息、技術、資金,利用僑鄉特有的“閑房、閑資、閑置勞動力”起步,晉江、石獅等地大膽嘗試,在全國率先發展外向型經濟。
“三來一補”的業務打下了扎實的鄉鎮企業基礎,城鎮化、初步工業化、勞動力工業化培養也在這個過程中悄然發生。后來泉州的九大千億產業集群:紡織服裝、鞋業、石油化工、機械裝備、建材家居、食品飲料、工藝制品、紙業印刷、電子信息。起點都是這個時期一點點打下的工業基礎。民營經濟的蓬勃以此作為起點。
關于民營經濟,我國向來有“56789”的說法:貢獻了50%以上的稅收,60%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,70%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,80%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,以及90%以上的企業數量。
與全國相比,泉州更進一步,呈現“78999”的特色:民營經濟貢獻72%的稅收、83%的GDP、90%的技術創新成果、92%的城鎮就業、97%的企業數量。
在今年4月的“深創投走進泉州”活動上,泉州市委書記張毅恭就曾指出,泉州是習總書記親自總結推廣的“晉江經驗”發源地,擁有堅實的產業基礎,民營經濟是最大特色和最大優勢。
這樣的產業發展路徑,除了給泉州帶來堅實的工業基礎,還帶來了連點成片的城鎮化、城市化形態。
泉州的晉江、石獅、南安甚至安溪,它們要么經濟體量大到“富可敵市”,要么就是有舉世聞名的強勢產業。民營經濟多點開花,使得泉州不似傳統城市以中心向外擴的發展模式,而是聚沙成塔,多點開花。
泉州能殺入萬億城市陣營,縣域經濟和民營經濟,二者缺一不可,或者說,二者相輔相成。
文章摘自《嘉賓商學》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。